2014年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2日
121、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通过纪念祖先的功绩,加强共同的血缘观念,明确人与人之间的辈分关系。
122、婚姻礼仪:是人们依照一定的社会婚配原则使男女结合成夫妻的礼俗程序。
123、成年礼:是为了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与资格而举行的仪礼。我国古代成年礼十分隆重。
124、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生日庆贺。人生礼俗是社会民俗事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125、社日: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时间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中心内容是社神祭祀,同时社日是民众的假日。
126、社神:是地方社会集体的主神,具有主司农事、保护村社成员的职能。是公共意识的投射,是社村的精神中心,祭祀社神为加强村社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维系力量。
127、冠礼:是古代的成人礼,加冠的年纪一般在19到20岁,加冠的地点在宗庙,魏晋以后在王宫大殿,士冠礼由嘉宾主持,嘉宾以缁布冠、皮弁、爵弁给受冠者三次加冠,并为之命字,受冠后出见亲友及贤达之士,表示自己确的进入社会的资格。明代冠礼由太师主持,皇帝加冠只一加,皇子三加。礼毕,群臣舞蹈。
128、周祭:周祭是一种施行于殷商祖甲以后的大型祭祀礼。这种祭祀礼是用多种祭祀形式轮番祭先王及直系先王的配偶。整个祭礼完成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甲骨学上成为周祭或周祀。
129、合祭:按周代礼制规定,王室七代以上的祖先神主,平时收藏与太祖庙中,五年一次,出其神主合祭。
130、分土推三:指天子封土诸侯,诸侯封土大夫,大夫封土于士的土地分封等级制度。
131、列爵五侯:指按诸侯地位的轻重,封地的大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132、策问:汉文帝时首次实行于察举相匹配的“策问”考试方式。策问就是根据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情形提出问题,主考者将问题写在竹简(策)上,由被举荐的“贤良”之才作出书面答复(对策)。朝廷根据对策情况,评定授职。
133、八议:是唐代的一种按照不同等级而享有的赦免制度。八议来源于西周的八辟。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是八议的对象。凡享有八议权利的人犯罪时不由司法机关直接判罪,而是“大者必议,小者必赦”。这是依据社会等级的同罪异罚。
134、通漕四渠:北宋运河以开封为中心,以汴河为补给线,另外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
135、全部落、顺土俗:唐朝对边地异族所采取的政策。含义就是让这些部落自治。在边疆地带,王朝设立都督府或者州县,但基本都用部落组长为首脑。
136、香篆:是将更香做成篆字形状,点燃后,燃烧点沿着篆字的笔画推进,燃完为一整天。
137、漏壶:用一固定尺寸的铜壶盛水,在壶壁上刻画时刻的标记,再根据壶水淹浸的部位读出对应的时刻来。
138、传统算学:我国传统算学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139、针灸学说:就是针刺与灸法的合称,它的出现是对经脉学说直接应用的结果,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即可施治。要点是辩证解决人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盾。
140、经脉学说:惟见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而不见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代医学。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另一支柱。根据这一学说,人体经脉包括12经脉、12经别、12经筋、12络经、12皮部、奇位8脉,这是一个相互循环的系统。
141、什伍里甲制: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组织形式。春秋时期齐国就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他们负责管理治安,一旦有可以情况要及时上报,什伍里甲由此发展而来。
142、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度的一种方式。即用儒家的思想去解释法律,以儒家思想作为法律注释的依据。儒家学者的注律过程也是对封建法律制度进行儒家化的改造过程。
143、贞元六书:冯友兰在抗战期间写下了《新理学》、《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等称为“贞元六书”。自言是接着宋明理学讲新统,认为孔孟、宋明之儒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以此为体会通西方哲学,以此阐发新理学体系。
144、语言崇拜: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语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术。
145、周公六礼:是古代婚制的仪式。《仪礼-士婚礼》记述了贵族婚礼的六道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46、天人合一:主要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要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二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观点,起源于西周时代。
147、空宗: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系之一。公元3世纪,龙树、提婆创立,也称般若宗、中观宗。认为事物是因缘(条件)造成的假象、幻象,没有自性,都是空的,因而强调空来解脱,故名空宗。
148、有宗:古印度大乘佛教三大系之一。由无著、世亲创立“万法唯识”的大乘有宗。认为虽然世间万法都空无自性,但是作为诸法本源的“识”则是真实本有的,故名有宗。
149、教学相长:是指教学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命题是《礼记·学记》首先提出的。指出教学活动不是单向的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双方都能受益的双向互动过程。
150、因材施教:孔子是最早的实践者。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