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考资料下载《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8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9日

2.组织分类与公关行为特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组织类型对公共关系行为特征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二是竞争性还是独占性。

一般来说,公共关系与营利性和竞争的社会活动联系比较密切。

1)竞争性营利组织。

这类组织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争取顾客,一般都有比较自觉的公关行为,能主动地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2)竞争性非营利组织。

这种组织没有经济动机,但由于需要在竞争中赢得舆论的理解和公众的支持,因此也需要十分重视自己的公关工作,尽可能广泛地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公众关系。

3)独占性非营利组织。

由于缺乏自身利益的驱动,缺乏竞争的压力,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公众,或脱离自己的公众,公共关系管理环节一般比较薄弱。

4)独占性营利组织。

由于对资源、产品或服务具有独占性,在管理机制上不容易输入公众的信息,而又有营利的动机,因此,这类组织容易产生违反公众利益的行为,容易陷入公众舆论的对立面。

(二)同一类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组织在开展公关活动时,首先要把公众整体细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目标对象。

1.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

    外部公众存在于组织之外,他们尽管不直接构成组织的一部分,但他们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

    内部公众是组织的成员组成的,担承着组织的角色,他们包括经理、雇员、多种类型的支持者(例如投资者)等。

2.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

从现实来看,在界定公众时把公众划分为内部和外部公众过于宽泛而不具有太大的实践操作意义。

    对公众进行较为具体分类的开创者是美国的杰瑞。A.亨特瑞克斯(Jerry A. Hendrix),他为组织界定了以下重要公众:媒介、雇员、社区、政府、投资者、消费者和特殊公众。

任何特定公众,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类型,都可能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中心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被筛选出来的公众被称为“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

3.组织的具体目标公众对象

    基于上述,每一个组织都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其各类目标公众对象。

    每个组织都可以将自己的公众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目标公众。这些目标公众,一般都是要求从特定组织得到某些利益、获得某些信息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并对该组织和目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制约力。

(三)同一类型的公众又有不同标准的分类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同一类组织有不同的公众,而同一类型的公众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区分。

1.根据组织公关活动的内部对象分类,组织的公众可划分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类。

内部公众即组织内部的成员群体。

外部公众即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

公共关系的政策需要内外有别。公共关系传播的信息是经过选择整理的、有序的信息资料,哪些在内部传播,哪些在外部传播;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在形式、尺度、时间等方面都有区别。

2.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公众可以区分为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两类

    个体公众是形式上分散、以个人作为意见、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者,以个体形式与公关主体发生联系的公众对象。

    组织公众是以一定的组织或团体形式出现,以组织团体作为意见、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者,并与公关主体相互交往的公众对象集团。(名词解释)

组织在公关传播过程中,要根据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

    另外,根据组织权力的性质,组织公众又可分为一般社团型公众和公共权力型公众。社团型公众指一般的组织机构。权力型公众主要指政府及各类行政管理机关。

3.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可区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两类

首要公众及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

次要公众也不应完全被放弃,在保证首要公众的前提下也应兼顾,因为次要公众也可能转化为首要公众。

4.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区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三类

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周期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对象。

稳定公众及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象。

    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

5.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以划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三类

顺意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名词解释)

边缘公众则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

    公关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多交友,少树敌“。因此,应该尽可能争取支持,减少敌意。

首先,应该将顺意公众当作组织的财富,悉心维护和“保养“。

其次,要注意做好逆意公众的转化工作,改变其敌对的态度,即使不能将其转化为顺意公众,也应促其成为边缘公众。

再次,耐心细致地做好争取边缘公众这个“大多数“的工作,引导他们成为顺意公众,防止他们成为逆意公众。边缘公众的态度倾向往往成为公关竞争中的决定因素,常常是公关工作的”必争之地“。

6.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以划分为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三类

    受欢迎的公众即完全迎合组织的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公众对象。

    不受欢迎的公众指违背组织的利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潜在的或额外压力和负担的群体等。

    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却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

公关传播政策还取决于组织自身的目的和需要,以便使组织的传播活动与组织的利益相一致。

7.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变化),可以将公众划分为四类:

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非公众指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

    潜在公众即由于潜在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

    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

    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在公众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应该采取不同的公关对策。划分出非公众是为了减少公关传播的盲目性,提高公关公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并避免浪费。

    对于潜在的公众应该未雨绸缪,加强预测,密切监视势态的发展,分析各种可能的后果,制定多种应付的方案,积极引导事情向好的后果发展。

    对于知晓公众则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公共关系姿态,及时沟通,主动传播,提供信息,满足公众要求被告知的心情,使公众对组织产生信赖感,主动控制舆论局势。

    对于行动公众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将压力转变为动力,转变为对组织有利的合力。

8.根据公众之间的决定性区别,可将公众划分为消极公众和积极公众。

    消极公众是与组织存在着内在关系,但又因对这种关系的认识不够,或该组织的行为对其造成的影响尚未被察觉,同时又具有察觉、卷入和认知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但目前对组织的行为和传播持消极不干预、不影响、不积极反馈态度的公众。(名词解释:练习)

    公众分类的研究成果可为公关从业人员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公众提供理论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