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杜甫2

山西万博体育app官网网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5日
    安史乱起之后,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陷落的长安。在陷落的长安,他写下了《春望》等忠君恋阙的千古名作。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终于逃出了长安,冒着生命危险到达凤翔,被肃宗任命为左拾遗,可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而触犯了肃宗。九月,长安收复,杜甫一家又来到长安,于第二年因房琯之事而坐贬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杜甫又在洛阳去华州的路上,目睹百姓家破人亡的惨剧。战乱的痛苦已经成了摆在他面前的赤裸裸的现实。
  乾元二年秋。杜甫到了秦州以南的同谷县,于岁末抵达成都,开始了他晚年飘泊西南的生活。杜甫在成都有一段时间生活相对安定。后来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成都混乱,他移家梓州,来往旁县,中间又曾在阆州小住。永泰元年(765)五月,离成都经渝州出峡,在云安短期养病之后,于次年春末迁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大历三年(768)春,他离夔州,漂泊江陵、公安、岳阳、潭州,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自潭州赴岳州途中舟上,时年59岁。杜甫暮年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
  杜甫身上有较浓厚的儒家“忠君”思想,对社稷和人民的最终关切,是他“忠君”的核心内容。杜甫的思想受儒家影响较大,但他与道教、佛教中人也多有来往,未限于一宗一派。作为“诗圣”,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良知”。杜甫不仅做了动荡时代苦难人生的代言人,而且以贴近现实有血有泪的动地歌吟,呈露出仁者襟怀,由此形成的杜诗风格的大、重、拙,是传统儒家人文精神的最高诗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