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第十章)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0日

  第十章:生产管理

  第一节:生产组织工作

  一、生产过程组织

  1、生产过程的概念:

  (1)广义的概念:从准备生产该种产品,直到把它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2)狭意的概念:原材料从投入生产开始,直到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2、生产过程的组成: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四个部分组成。其核心部分是基本生产过程。(多选题、单选题)

  3、生产组织过程合理组织的要求:连续性、平行性、单向性、比例性、均衡性及适应性六个方面。(多选题)

  二、基本生产单位的组织

  1、工艺专业化

  又称工艺原则,指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设置生产单位。其特点是将同类型的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对相同的零件进行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每一个生产单位,只能产品生产过程部分工艺阶段或部分工艺加工,不能独立的出产产品。

  工艺专业化的优点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设备,便于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指导。能适应品种变化要求。缺点是:产品运输路线长,零部件停放等待时间长,生产协作联系频繁,管理复杂。

  2、对象专业化

  又称对象原则,指以产品(零件、部件)为对象设置生产单位。其特点是将不同类型的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对不同的零件进行不同工艺方法的加工。工艺过程封闭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完成。

  对象专业化的优点是:产品运输路线短,零部件停放等待时间少,便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生产管理。缺点是:需要设备多,投资大,设备利用效率低,适应品种变化能力差。

  三、流水线生产

  1、流水线生产

  (1)流水线生产的概念:

  流水线生产,又叫流水生产、流水作业、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的通过各个工作地,按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组织形式。

  (2)流水线生产的特点:

  固定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产品或零件,生产过程连续,各工作地按工艺顺序排列,每个工作地只完成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专业化程度高,流水线按统一节拍生产,各工作地生产能力平衡、成比例。有专门的传送装置单方向运输移动。

  (3)流水线生产的优点:

  流水生产的优点是:生产过程符合流水生产连续性、平行性、单向性、比例性、均衡性的要求,生产效率高,能及时的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劳动效率高生产周期短,在制品占用少,运输工作量小,简化生产管理工作。缺点是:灵活性差,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对不同规格品种和技术进步需求,流水线调整和改组需要较长时间和投资,流水线工作单调、紧张,不利于工人提高技术水平。

  2、柔性生产方式:就是将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数控技术应用于流水线,做到在一条流水线上同时生产多种品种产品。

  第二节:劳动组织和劳动定额管理

  一、劳动组织

  1、企业定员:

  (1)企业定员的概念:是指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配备各类人员的所规定的限额。

  (2)企业定员的作用:可以使企业在用人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保证生产(工作)对人员需要的前提下,合理配备人员,节约使用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力。

  2、作业组的组织

  作业组的概念:它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为完成某项工作而相互协作的有关工人组织在一起的劳动集体。

  3、工作轮班的组织作业

  (1)工作轮班制度(单班制、两班制、三班制等)

  (2)工作轮班的组织工作

  4、工作地组织工作

  (1)工作地的概念:工作地是工人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

  (2)工作地组织的作用,就是要在一个工地上,把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者科学的组织起来,正确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人、机、物之间有合理布局与安排,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劳动定额

  1、劳动定额的概念与作用

  (1)概念: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地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标准。

  (2)劳动定额基本形式及二者关系:劳动定额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一种是时间定额,又称工时定额,即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工作任务地劳动时间的消耗的限额;另一种是产量定额,即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工作任务的限额。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在数量上成倒数关系,可以相互换算。

  (3)作用:劳动定额是合理组织的重要依据;是促进劳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手段;是计划管理、经济核算、调控生产进度、控制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衡量职工贡献大小、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总之,劳动定额的作用很多,但他的直接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组织生产;二是组织分配。

  2、劳动定额的管理

  (1)劳动定额的制定,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①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

  制定劳动定额总的要求就是“快、准、全”;“准”是关键。

  ②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多选题、单选题)

  A、经验估工法

  B、统计分析法

  C、类推比较法

  D、工时测定法

  E、定额标准资料法

  (2)劳动定额的贯彻

  指制定和修订后的劳动定额通过行政部门颁布,使劳动定额得以实施的过程,要做好的工作:

  A、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B、及时将劳动定额下达到班组和个人;

  C、实现生产技术组织措施;

  D、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的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定额工作人员。

  (3)劳动定额的统计与修订

  第三节: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控制

  一、生产计划

  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和制定改进措施等几个阶段。

  生产计划的构成:企业的生产计划一般由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三个不同层次计划构成。

  1、综合生产计划的概念:综合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用户订单和企业生产能力,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出量、库存和所需劳动力等所作出的总量安排。一般计划期为一年。

  2、主生产计划概念:对全年生产任务作出总量安排,按照每一具体产品品种分配到各季、各月、各周这就是主生产计划。

  3、物料需求计划。

  二、生产作业计划

  1、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与作用

  (1)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把企业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及车间内部各工段、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地和个人,规定他们在每月、每旬、每周、每日以至每个工作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生产任务,从而保证按品种、质量、数量、期限和成本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2)作用:生产作业计划是组织均衡生产的保证,是落实长期计划的手段

  2、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简答题)

  (1)进行生产负荷与生产能力的核算与平衡,以确保生产任务的安排切实可行。

  (2)进行作业排序规定各个加工业务顺序,以知道公认的作业活动。

  (3)制定和修改期量标准。

  (4)进行日常生产派工。

  (5)搞好生产作业现场管理,使生产现场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生产作业控制

  1、生产作业控制的内容和要求

  (1)生产作业控制的概念:也称生产调度。指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有关产品生产数量和进度的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的内容:检查各生产环节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的投入和出产进度,及时发现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检查监督和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的供应情况和厂内运输工作;做好作业核算,对轮班、昼夜、周、旬或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2)搞好生产作业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

  ①计划性;②权威性;③预防性。

  2、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简答题)

  (1)进行生产负荷与生产能力的核算与平衡,以确保生产任务的安排切实可行。

  (2)进行作业排序规定各个加工业务顺序,以知道公认的作业活动。

  (3)制定和修改期量标准。

  (4)进行日常生产派工。

  (5)搞好生产作业现场管理,使生产现场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3、生产作业计划的方法。生产类型不同编制方法不同。

  4、生产作业控制的工作制度和机构

  (1)生产作业控制工作制度

  ①值班制度

  ②调度报告制度

  ③调度会议制度

  ④现场调度制度

  ⑤班前、班后小组会议制度

  (2)调度工作机构

  5、生产作业核算:包括投入量出产量,完工进度,工时设备利用率等。

  第四节:库存控制与供应链管理

  一、库存控制

  1、库存及其种类

  (1)库存概念:库存概括的说就是企业存储的各种物品和资源的总和。

  (2)库存的分类

  按库存物资存在状态分类:企业库存可分为:

  ①原材料库存;②在制品库存;③零部件库存;④成品库存;⑤备件库存。

  按库存用途分类,可分为:

  ①经常性库存:是前后两批物资进厂之间的供应间隔期内,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须的、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

  ②安全库存:是用于防止物资供应因企业自身无法控制外部原因而发生中断、影响生产所储备的物资。

  ③季节性库存:指企业为避免物资供应具有季节性、影响生产而设置的库存。

  2、库存控制的任务

  (1)保证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2)保持生产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3)在保证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减少物资储备3.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

  为了解库存方法,需要掌握与库存有关的参数:

  ①订购点,又称定货点

  ②定购批量,即每次订购的物资数量

  ③订购周期,即相邻两次订购时间的间隔

  ④进货周期,即相邻两次进货到厂的时间间隔

  (1)定量库存控制法:

  ①定量库存控制法概念,需要盘点剩余物资,如果库存量等于或低于事先规定的订购点,就按规定的定购批量发出定购指令。

  ②定量库存控制法的优缺点:

  A.能随时掌握库存动态及时提出订购

  B.不宜出现却货保险储备量较少

  C.每次定量固定,能采用经济订购批量

  D.控制方法比较简单,尤其便于应用计算机管理

  ③定量库存控制法的缺点

  A、订购时间不定,不宜作周密的采购计划

  B、不能及时调整定货数量,难以适应需要量变化大的情况

  C、未能突出重点物资的管理

  (2)定期库存控制法,又称周期检查控制法、定期盘点法。

  ①定期库存控制法概念:这种方法就是定期盘点库存,定购批量根据盘点时的实际库存量和下一个进货周期的预计需求量而定。

  ②定期库存控制法的优缺点:

  A、订购时间固定有利于对采购计划作较周密的安排

  B、订购批量依据实际库存和预计需求量而定

  C、有利于区分重点与非重点物资调整定货批量

  4、库存重点控制法——ABC分析法

  (1)ABC分析法的概念:根据库存物资的主要经济特征,例如根据物资供应量、资金占用额、库存损失费用等特征,进行分类排队,找出重点管理对象,从而对不同类型的物资,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方法,以提高库存控制的效率与效果。

  (2)库存重点控制法——ABC分析法

  ①确定分析内容

  ②按分析内容进行计算,绘制图表,将物资分为A、B、C三类。划分的一般标准是:A类物资,品种占10%——15%,资金占80%;B类品种占20%——30%,资金占15%;C类品种占55%——70%,资金占5%。

  ③按照管好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确定有区别的控制方式。一般要求是:大而贵重严格控制,小而多、占用资金少可以适当放宽。

  二、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的概念

  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连接起来的网络结构。这一网络结构围绕核心企业,以能力互补与资源整合为基础,把上下游企业组织起来,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面控制,优化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体功能和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快速相应市场需求与变化,为用户提供服务。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式见讲义P258,图10-3。

  2、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供应链的结构与运行进行系统设计,展开运营管理和监督控制,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以比单个企业更经济、更适时、更准确、更持久的模式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供应链企业与用户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的生产计划为“龙头”。依托Internet信息化平台,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和用户需求等业务活动来展开的。

  其主要内容是:

  ①供应链网络的设计与调整

  ②供应商和用户(供应链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与管理

  ③供应链的产品需求预测与计划

  ④依托供应链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

  ⑤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物流配送策略与管理

  ⑥供应链的分销策略与分销渠道管理

  ⑦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顾客价值管理

  ⑧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

  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管理思想

  (1)系统观念

  (2)集成化的思想和方法

  (3)战略合作

  第五节:设备综合管理

  一、设备综合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

  1、设备综合管理的含义: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采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和手段,对设备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

  2、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

  (1)追求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2)对设备的“一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3)实行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管理

  二、设备的选购与评价

  1、设备的选购原则:

  选购设备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保证企业生产的发展,实现技术进步。

  2、选购设备应全面考虑的因素是(简答题)

  (1)生产性,指设备的生产效率。

  (2)可靠性,是指设备精度、准确度的保持性、零部件耐用性、安全可靠性等。

  (3)安全性,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4)节能性,指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的多少。

  (5)耐用性,指设备物质寿命的长短。

  (6)维修性,指设备维修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

  (7)环保性,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8)成套性,指设备所需的专用附件、工具等的配套水平,只有能配套,才能充分发挥设备性能。

  (9)灵活性,指设备对不同工作条件和加工不同产品(零件)的适应性。

  (10)经济性,指购置量和使用设备所需支出费用的多少。

  三、设备的使用

  1、设备使用的方针:充分、合理地使用设备。(简答题)

  这就是说,在节省费用的条件下,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所谓充分、合理地使用设备包括两方面含义:

  (1)充分使用设备,防止忙闲不均。

  (2)在充分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做到爱护使用,坚决禁止滥用、蛮干。

  2、设备使用应注意问题:

  (1)针对不同设备的特点,制定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操作、使用设备。

  (2)要搞好操作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严格考核,为各类设备配备合格的操作人员,实行凭操作证上岗使用使用的制度。

  (3)为各类设备合理安排生产人员,在任务数量上使设备负荷饱满在任务性质上符合设备性能和加工精度等技术要求。

  (4)搞好车间布置供良好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5)合理规定设备使用的能源、器材、油料等消耗定额及费用定额,即保证日常维护保养的需要,又避免浪费。

  第六节:生产运作的新方式

  一、物料需求计划(MRP)

  1、物料需求计划(MRP)的概念: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生产运作方式。

  2、物料需求计划(MRP)优点:能最大限度降低在制品库存,及时反映物料需求情况,合理安排加工时间,估算生产能力需求。

  3、适用性:不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而且适用于单件生产、小批生产。

  二、适时生产方式(JIT)

  1、适时生产方式(JIT)的概念: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为克服大量流水生产线的局限性,以实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满足顾客对产品种类、型号和颜色的多种多样要需求,保证及时交货的一种生产方式。

  2、适时生产方式(JIT)的目标:通过不断完善生产经营体系降低成本,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企业资源计划(ERP)

  1、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概念:以供应链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管理思想,借助现代网络化信息技术构建运行平台,对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供应链的全部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涵盖整个企业及其供应链的新型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

  2、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思想: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新生指南

新生指南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