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第三章)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3日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   1.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是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形成过程中的产物,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和现世思想,来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以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这一运动猛烈地冲击了教会神权统治,在意识形态和文化科学领域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其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a.以****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   b.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现世幸福反对来世思想;   c.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d.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3.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潮。它的基本特征有:   首先,在思想内容上,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封建反教会,揭露封建贵族和教士的恶德败行,嘲讽教会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抨击封建割据,歌颂国家民族统一,表现人文主义理想。   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提倡“模仿自然”,摒弃中古梦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生动活泼的写实精神。   第三,在文学发展上,形成民族文学,各民族采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强调反映民族生活,使文学富有民族特色。   4.人文主义文学的四个主要国家: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文学的发源地。   西班牙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剧。   法国人文主义文学有两种倾向。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文学的高峰。   5.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文学诞生地)   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抒情诗《歌集》。   意大利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现世思想反对教会,反对禁欲主义。   《十日谈》运用框形结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采用佛罗伦萨方言写成,奠定了欧洲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创作了基础。   6.西班牙文学(在诗歌、戏剧、小说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7.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以流浪汉等下层人物为主人公,多采用自传体的形式写成。作品通过主人的不幸流浪谋生的经历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意义。无名氏的《小癞子》是这种小说的代表作。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在刻划人物、反映现实和结构艺术上,对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伽是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称为“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代表作《羊泉村》。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的顶峰。   8.法国文学   法国文学的两种倾向:一种是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倾向,一种是以“七星诗社”为代表的贵族倾向。   蒙田是法国16世纪后期的散文家,他的《随感录》是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属法国早期讽刺小说,塑造了巨人国王卡冈都亚及其子庞大固埃两个巨人形象。   《巨人传》巨人主题,就是作品中神瓶上写的启示:“请你们畅饮,畅饮知识、畅饮爱情、畅饮真理。”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9.“七星诗社”——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它由7位诗人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诗歌进行革新。   诗人龙沙是七星诗社的中心人物,他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主要成就是爱情诗。代表作品《给爱兰娜的十四行诗》。   诗社成员杜倍雷写的《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   10.英国文学   (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戏剧、诗歌、小说全面繁荣。)   乔叟是“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采用的是“框形故事”结构形式。   托马斯莫尔(1478-1535)的《乌托邦》是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   斯宾塞的《仙后》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非戏剧文学的高峰。   11.“大学才子”派——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作家。他们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他们的戏剧创作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和演出奠定了基础。主要人物马洛、李利、基德、格林。代表人物是马洛。   马洛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品《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西班牙悲剧》是基德的作品。   本琼生是莎士比亚以后重要的戏剧作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喜剧。   12.《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某城7个年轻女子和3个男青年,为了逃避瘟疫,来到乡间别墅,用轮流讲故事来消磨时光,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全书贯穿着反对****的罗马教廷,反对禁欲主义,宣扬现世幸福,以及要求祖国统一的人文主义思想。   《十日谈》的艺术特色:   框形结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   第一次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广泛地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现实。   运用讽刺、幽默与对比等手法,故事情节生动,细节描写真实。   在现实主义形象的画廊中较早地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采用了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精练生动,俏皮通俗,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   13.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思想内容上,反封建反教会,揭露封建贵族和教士的恶德败行,嘲讽教会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抨击封建割据,歌颂国家民族统一,表现人文主义理想。   创作方法上,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提倡“模仿自然”,摒弃中古梦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生动活泼的写实精神。文学发展上,形成民族文学,各民族采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强调反映民族生活,使文学富有民族特色。第二节 塞万提斯   早期作品:历史剧《奴曼西亚》取材于西班牙人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斗争史实,歌颂了顽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晚年作品: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是除《堂吉诃德》之外最重要的作品。   1.堂吉诃德形象: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是一个既有喜剧因素又有悲剧因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他深受骑士小说的影响,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处处歪曲现实,行为荒诞。他把风车当巨人、客店当城堡、苦役犯当受害的骑士,把羊群当军队……他的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裂,被看成是“主观主义”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又是一个严肃的悲剧人物。他立志铲除人间不平。为追求正义理想而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牺牲,具有意志坚定、无私、无畏的高贵的品德,表现了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   清醒时,他还是一位智者。热情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行侠改造社会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又都以失败的悲剧结局告终。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2.《堂吉诃德》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首先,它创造了一种新型小说,既模仿骑士传奇的题材和体裁,利用骑士小说的训诫性宣传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吸取了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的长处,使主人公的游侠接触到下层社会生活。它摒弃了骑士小说的梦幻成分,一改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的悲观消极形象,发展了英雄史诗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斗争精神。它既注意继承前人的创作经验,又不因循守旧,对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综合革新,把欧洲长篇小说推到了近代小说的边缘。   其次,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世界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这两个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堂吉诃德从入迷到清醒,桑丘从头脑简单到复杂。这些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   第三,在表现手法上,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讽刺艺术,采用了对比、幽默、嘲讽、夸张等手法。作品把平凡的生活细节和富有奇特幻异的想象、滑稽夸张的闹剧场面和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英雄和丑角、智者和疯子、悲剧和喜剧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幽默讽刺风格。   第四,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小说的语言形式多样,有时庄重,有时诙谐,有时含蓄,有时明快,一扫骑士小说惯用的华而不实的绮丽文风。它采用了西班牙人民通用的口语,特别是出自桑丘口中的那些民谚俚语,体现了西班牙的民族风格。   3.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沙的“游侠史”与流浪汉小说形式。第三节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了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7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早期的二首长诗是《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   154首《十四行诗》表现为友谊爱情和美的主题。   1.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主张民族统一,拥护贤明君主,谴责封建暴君。   2.“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是恩格斯1895年5月18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是一个封建制度崩溃时期的破落骑士的典型。作品通过对他的描写,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   3.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   歌颂爱情和友谊,赞扬机智勇敢,提倡仁爱无私精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的生活理想。   4.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历史剧、喜剧时期。这时期的创作基调是明朗乐观的。(形成人文主义世界观)   1)喜剧:10部戏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   《维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高利贷者夏洛克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吝啬鬼形象。歌颂了人文主义思想——友谊、爱情、仁慈对仇恨、贪婪、狠毒的胜利。   (人物: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罗伦佐、杰西卡)   2)历史剧:9部历史剧。(《约翰王》和两个四部曲)   《亨利四世》上、下篇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表现了贤明君主的思想。作品通过太子福斯塔夫生活于其中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3)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早起创作中一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写于莎翁喜剧丰盛时期,所以悲喜混合的特色比较突出。是一部乐观主义的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在世界各国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第二时期,全盛时期、悲剧时期。创作以悲剧为主。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揭露资本主义金钱作用的《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奥赛罗》是一出理想破灭的悲剧。其中奥赛罗、苔丝德蒙娜是人文主义者形象;伊阿古是阴谋家、野心家形象。   《李尔王》写的不仅是一般子女忘恩负义的故事,而且深刻反映封建社会关系崩溃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李尔的立场转变,显示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寄托了作者对在位君主的希望。   《麦克白》是根据苏格兰史编写的。主题是表现野心、贪欲的邪恶性,如果不加克制,它会使一个好人变成恶人,小则自我毁灭,大则害国害民。是四大悲剧中气氛最阴暗可怖的一出悲剧。   《雅典的泰门》中的最有名的独白:“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鄙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引起马克思极大的兴趣,他曾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引用来解释货币的本质和作用。   第三时期,晚期,传奇剧时期。   传奇剧代表作《暴风雨》被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   历史剧《亨利八世》   5.哈姆雷特形象:哈姆雷特是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的性格是鲜明的、丰富的,也是发展的。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是忧郁和延宕(参下题)。   A.具有人文主义新思想、新观念。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歌颂人、肯定人的价值。   B.忠于爱情与友情。(救奥菲莉娅、对部下对他的称呼)   C.强调智慧与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怀疑,并不轻信鬼魂的话)   6.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是忧郁和延宕。忧郁并不是哈姆雷特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矛盾,于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忧郁的同时,哈姆雷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了,他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很大的牢狱,而丹麦只是其中最坏的一间。他的任务不光是报父仇,而是要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来重整乾坤。   哈姆雷特的延宕也不是生性优柔寡断,而是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他时时想要行动,却又不知如何行动造成的。   7.《哈姆雷特》悲剧的客观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   《哈姆雷特》悲剧的主观原因:是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哈姆雷特》悲剧的意义:肯定了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历史进步性,表明了人文主义者历史使命的终结。恩格斯说悲剧就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姆雷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8.《哈姆雷特》的艺术成就: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这是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它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①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人物的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②情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打破古希腊单一的线索,打破了悲喜剧的界限)   ③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不是千人一面,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   ④语言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哈清醒是典雅的语言,装疯时晦涩难懂的语言)   9.莎士比亚的三大贡献:(《哈姆雷特》的思想价值)   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和斗争,描绘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直接参与了反封建斗争,揭露了刚出世的资产阶级的贪婪无度和金钱主义本质。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一定程度上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不受局限的巨人。   10.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对古希腊戏剧的继承与超越:   A.继承:   (一)思想价值   古希腊戏剧表现为人本主义,悲剧强调了命运在于人本身,人应该追求现实和享受,譬如《俄底浦斯王》;喜剧则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譬如《鸟》。   莎士比亚的创作强调人文主义色彩,重视人、肯定人。莎翁完全继承了古希腊的人本主义的现实价值观。   (二)取材   古希腊戏剧取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莎士比亚戏剧同样取材于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很少取材于当代现实生活。   (三)戏剧结构   莎士比亚戏剧继承了古希腊戏剧结构曲折,一波多折的特点。   B.超越   (一)戏剧表现形式方面   莎士比亚打破了悲、喜剧的界限,喜剧中有悲剧色彩,譬如《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中有喜剧的因素,譬如《哈姆雷特》中的“戏中戏”。   (18世纪正剧正是受到了莎士比亚的影响而产生的。)   (二)情节表达方面   莎士比亚首创了多条线索同时发展的情节,主线和副线相互映衬,使戏剧结构更加复杂,增强了戏剧的可看性。   (三)人物塑造方面   从古希腊戏剧人物的类型化,发展到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的典型化。莎翁注重剧中人物和环境的结合,人物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人物性格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四)语言   莎翁戏剧强调个性化语言,这是塑造典型化人物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