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考网资料下载《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1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9日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主要国家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理解货币需求的基本含义;理解货币需求的决定与影响因素;理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掌握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与意义。
  
  课程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货币需求的含义传递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二是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2.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视角
  (1)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2)当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金额,
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宏观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认为,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求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当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公式中:M代表货币必要量;P代表商品价格;Q代表待售商品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2.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两个著名的方程式
  (1)交易方程式(宏观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在货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以满足人们的欲望,人们手中的货币,最终都将用于购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
  假定以M表示流通的货币数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MV即为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量。再假定一年内所交易的各种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为PT即表示社会商品总交易量,因而公式可写成:
   ,将公式变形后:MPT/V
   此公式表明,
决定一定时期名义货币需求数量的因素主要是这一时期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同期的货币流通速度。费雪是从宏观分析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而且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
  (2)剑桥方程式(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A.C.庇古(A.C.Pigou)等人从货币持有的角度提出了现金余额说,并用数学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解释,故又被称为剑桥方程式。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便是:
  即:
  这一方程式中,Md代表名义货币量;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收入占名义总收入的比率。
  现金余额说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货币持有方面。马歇尔和庇古认为,人们的财富与收入有三种用途:
1)投资以取得利润或利息;(2)消费以取得享受;(3)持有货币以便利交易和预防意外,从而形成现金余额,即对货币的需求。这三种用途互相排斥,必须权衡后作出最佳选择。如果感觉到保持现金余额所得的利益较大而所受的损失较小,则必然增加现金余额。相反,则要减少现金余额。
  (3)两个方程式的区别
  从表面上看,两个方程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以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二是以个人持有的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V透过表象,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交易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它表明要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在短期内由制度因素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的情况下,商品交易量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要多于交易方程式。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式中,所需求的不只是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还包括发挥资产职能的货币。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提出了一种权衡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就是公众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和收入的欲望和心理。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入手,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着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而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是出于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必然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个持币动机就是交易动机。
  第二,预防动机。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凯恩斯把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归入一个范畴之内,由这两个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关系,是收入的递增函数。若以M1表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需要的货币量,Y表示收入,L1表示YM1之间的函数关系,则:
  第三,投机动机。
  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大类:货币和债券。人们持有货币资产,收益为零;持有债券资产,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会上升。投机性货币需求(也称为资产性货币需求)最主要受利率影响,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若以M2表示投机性货币需求量,i表示利率,L2表示iM2之间的函数关系,则:
  由于货币总需求等于货币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之和,所以货币总需求的函数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