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笔记2

山西万博体育app官网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1日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第一节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一、内容:1、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2、人际交往不仅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创造和继承,而且和生产一起决定着社会结构;3、交往的发展趋势是: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普遍交往。

第二节 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要理论

一、人群关系理论的内容

1、人群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创始人是美国学者梅奥。

2、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观点是:1)以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代替经济人的人性假设;

  2)否定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从人的心理和社会方面来激励工人的士气,提高生产效率。3)正确处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4)改变对管理人员只强调技术方面素质训练的片面做法,强调加强对管理人员了解、诊断、调适人际关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3、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标志是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

二、人际需要理论

1、马斯洛被人们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2、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追求完美的需要。

3、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的内容:人际沟通需要;人际支配需要;相爱的需要。

第三节  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

一、角色理论

1、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和角色实现等内容。

2、角色扮演: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角色冲突:是指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

   角色实现:是指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二、戏剧交往理论

1、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有时也叫印象管理理论。

2、戏剧交往理论的术语:剧班、前台和后台、不协调角色、角色外沟通。

三、人际交换理论

1、人际交换理论的概念:主要采用了经济交易理论和强化心理学理论,把人际交往看作是一种商品交换过程,用以解释人际吸引行为的产生和持续有赖于相互满足、相互强化。

2、人际交换理论的基本原则(6个):成功原则;刺激原则;价值原则;剥夺-满足原则;攻击-赞同原则;理性原则。

第四节  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

一、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1、相互作用理论由加拿大的精神病医生伯恩内博士提出,相互作用理论又称为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

2、三种不同的心态:父母、成人和儿童。

3、如何保持成人心态:

1)建立一个合乎道德的价值观体系,以此作为选择交往行为的准则;2)学会分辨与控制自己的(儿童),避免脆弱性、恐惧感以及表达这些情感的主要方式。3)学会分辨与控制自己的父母,不要受那种排他性、固执性等态度的影响。4)保持对他人儿童的敏感性,减轻他人儿童的负担。

二、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

1、人际关系平衡的条件: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与自己具有相似的情趣,而希望自己不喜欢的人与自己具有不同的好恶。否则,就会出现不平衡。

2、不平衡结构会向着平衡结构转化,而且人们会尽可能少的改变情感关系去获得一个平衡结构。

3、单元关系:即同属一类的关系,是指主体和交往对象的现实依存和接近关系。

4、如果一个人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这时的单元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平衡的;如果同自己不喜欢的人交往,就需要增加情感关系来实现情感关系和单元关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