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万博体育app官网复习资料-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3

山西万博体育app官网网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2日
第三节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提出:
(1)互助组。(临时性的劳动协作)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就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即干个体的积极性和要求合作的积极性),“趁热打铁”,不待农民土改中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冷却,不待农村发生剧烈两极分化,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3.在上述原则方针指导下农业合作化加速展开及其偏颇
加速展开: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毛泽东批评了农村工作部邓子恢是“小脚女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之后),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达到87.8%。
这是从几千年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
偏颇: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尽管如此,农业合作化在总体上是成功的。
4.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和步骤。
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步骤: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到1956年底,91.7%的手工业从业人员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
实行赎买政策(办法),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必经之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毛泽东“办法”、“必经之路”)
2.国家资本主义的定义和初级、高级形式。
(1)性质: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在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其形式,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3)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称公私合营)。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原来的资本主义企业同社会主义经济的联系已经不仅限于流通领域,而是深入到了企业内部,深入到了生产领域和所有权领域。社会主义经济在企业中已经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了。分做两种: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企业收益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资本家所得不足四分之一。这种企业已经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开始时,主要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在这种合营企业中,公方代表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5年后,开始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核定私营资本的价值和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即定股定息。)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原来的私人资本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的99%、私营商业户的82.2%,都走上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道路。(在赎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资本家先后共获得人民币32.5亿元,超过了其原来所有的资产总额)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1)特点: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其特点是,
●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2)意义:
●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列宁曾经设想并打算实行的方法,但没有实现。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从根本上说,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于客观需要的,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有急于求成的缺点。(如将一些规模很小的企业也同样公私合营;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认识上和对计划经济的理解上也有局限性等)但“瑕不掩瑜”。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1.“一五计划”的制定
(1)“一五计划”的起止期:
1953年——1957年。1956年主要指标提前完成。1957年全面超额完成。
1953年“一五”计划的开始实施,标志着新中国即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2)“一五”计划的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建设的成就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着重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三大钢铁基地:(鞍山、包头、武汉)。
建成多项第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北京电子管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通车,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等
其它数据: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1)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2)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是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2.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基础。
(1)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第一个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主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完成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表明充分完成了前一个任务。
(2)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是第二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正是为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