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串讲笔记1.5

山西万博体育app官网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2日
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  
  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选)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⑵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⑶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30、(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1、(选)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  
32、(选)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历史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