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汇总第四章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7日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汇总第四章

第四章 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人们在生产中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怎样发展的?

  (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然发生劳动联系和劳动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人们的劳动联系和劳动交换也越来越发展。

  (2)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史上,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与劳动交换方式,可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三种。

  (3)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的发展,大体上是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再发展到产品交换经济。

  2、自然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有什么特点?

  自然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和劳动交换方式,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1)自然经济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紧密相结合,是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2)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3)再次,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3、商品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有什么特点?

  不同类型的商品经济,作为一种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和劳动交换方式,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发展为条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是用于交换,以实现商品价值,并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商品经济是不以自然地域和经济单位为界限的开放式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中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间接的,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现的。

  第四,商品经济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它可以与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结合。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4、产品交换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有什么特点?

  对比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这种劳动的经济联系形式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产品交换经济是以旧的社会分工和三大差别的消灭为条件,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相适应。

  (2)产品交换经济的根本目的是直接满足全社会成员的按需分配需要。

  (3)产品交换经济中的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产品交换。

  5、商品经济产生的和存在的条件,或原因是什么?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使得生产者之间或经济单位之间,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存,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从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必要。

  (2)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决定了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各个所有者都是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需要通过对等的原则相互交换产品,即根据产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这样,产品便必然表现为商品。

  6、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另一方面,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互矛盾的。

  (1)两者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2)两者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使用价值,而不是其价值。生产者要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其使用价值;消费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先支付其价值。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们的相互关系是:

  (1)二者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二者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都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是不同的、矛盾的。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表现得更充分、更发展,因而是历史范畴。

  8、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形成的?

  (1)商品的价值形成因素是多种的,最基本的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

  (2)形成商品价值的,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和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9、为什么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分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活劳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而物化劳动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过去的劳动。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物化劳动不创造新价值,只能转移其原有的旧价值。所以,价值的创造就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新增加到所生产商品中的价值,而不是指转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劳动的原有价值。

  (2)价值的惟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作为价值惟一源泉的活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

  (3)作为价值惟一源泉的活劳动,既包括生产商品的工人的活劳动,又包括生产商品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活劳动。

  10、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2)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因此,要把复杂劳动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

  (3)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不同种类商品的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11、价值的形成与价值有创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形成商品价值的,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和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2)价值的创造就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由活的抽象劳动新增加到所生产商品中的价值,不包括转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劳动的原有价值。

  (3)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联系在于,生产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重要部分。二者的区别在于,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既有活劳动,又有物化劳动,而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只有活劳动。

  12、简述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

  (2)一般而言,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也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就越大。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3、商品和价值为什么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1)商品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经济关系。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不同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商品也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每个生产者的商品的价值量,不仅取决于自己利用生产资料和进行劳动的状况,而且取决于同一生产部门内部所有商品生产者利用生产资料和进行劳动的状况。

  (2)价值也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一,价值反映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二,价值也反映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同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的商品,其具体劳动是不同的,劳动复杂程度也是不同的。

  14、为什么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第一,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第二,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

  第三,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5、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具体表现什么?

  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这个矛盾的具体表现是:

  (1)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并不一定在数量上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

  16、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第二阶段,是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第三阶段,是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第四阶段,是货币形式,即当一种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17、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

  (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偶然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阶段,然后才发展到货币形式。

  (2)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职能: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8、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前二者的统一就是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2)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数量限于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的需要量,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含量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现象就是通货膨胀。

  19、通过纸币流通规律说明通货膨胀的产生?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因此,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数量限于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的需要量,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含量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现象就是通货膨胀。

  20、什么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要求和作用形式是什么?

  (1)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1、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通过竞争、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实现。

  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作用是在追求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22、为什么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运的。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但由于受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一方面,从较长时期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另一方面,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形式。

  23、社会分工为什么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行业或部门。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出现过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部落从其他原始部落中分离出来,尔后又产生了农业部落,牧人和农人都需要获得本部落不生产的产品,这就引起了彼此之间交换的必要。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出现了不从事生产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发生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的时期。商人的出现,便利了生产者的买卖,缩短了生产者买卖商品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了商品交换的费用,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范围。同时,还出现了货币,于是商品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

  总之,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使得生产者之间或经济单位之间,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存,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从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必要。

  24、为什么说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

  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这是因为:

  (1)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3)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

  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商品交换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产品的直接交换来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在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伴随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决定性条件是社会主义公的制存在全民和集体两种形式,它们的生产资料和产品仍然属于不同所有者。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而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

  商品的价值形成基本因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在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不变。

  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是指商品的劳动具有个别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个人或企业的打算和利益进行的劳动,它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表现为私人劳动,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表现为局部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有机构成部分的劳动。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的区别。仅仅在于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比较固定地由某种商品来承担。

  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二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的差额。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决定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的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

  价格主要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